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综合服务 > 渔业生产 > 渔业发展

2015年渔业经济形势分析

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6-04-01    字体[ ]

一、渔业产情况分析

(一)水产品产量

2015年,我省水产品总产量达207.29万吨,同比增长4.75%,其中:海洋捕捞137.27万吨,海水养殖产量25.9万吨,淡水产品产量44.12万吨,同比分别增长3.04%、10.78%、6.85%。水产养殖面积54728.7公顷,同比增长1.51%,其中:海水养殖17138.4公顷,淡水养殖37590.3公顷,同比分别增长2.68%和0.99%。渔民人均收入13923.4元,同比增长6.2%。

经省统计局统计,渔业总产值325.45亿元,同比增长4.77%;渔业经济增加值242.67亿元,同比增长4.95%,占大农业增加值的27.5%。

(二)渔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

1. 实施南沙生产渔船更新改造项目。开展南沙生产渔船更新改造项目督导工作,协调解决具体问题。与乐东县政府沟通协调,帮助解决30艘南沙生产渔船指标问题。根据南沙生产渔船更新改造的实际情况,请示农业部同意我省调整52艘南沙生产渔船更新建造计划。截止目前,170艘南沙生产渔船,已签订造船合同157艘,占渔船总数的92.4%;已开工建造130艘,占签订造船合同总数的82.8%;建造完工下水84艘,签发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71艘。渔船报废拆解同步进行,截止目前全省已核定报废拆解(含灭失)渔船共240艘,占拟报废渔船总数(359艘)的66.8%。3.8亿元中央补助专项资金已拨付到各市县3.7645亿元,占总投资的99.06%。各市县已完成拨付中央补助资金1.60475万元。

2.指导开展捕捞生产。开展海洋捕捞生产调研,提出全省海洋捕捞生产的指导性意见。发布《海洋捕捞生产动态》8期,及时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捕捞生产状况,有效指导全省的捕捞生产,同时能更好的调整捕捞产业结构,统筹鱼类资源的综合、有序、合理开发,保障海洋捕捞业的快速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
3.着力打造现代养殖业。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,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1850亩。继续推动全省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实施,全省目前全省深水网箱3848口;拓展三沙深水网箱养殖,新增深水网箱200口。组织编制《南海深水网箱养殖项目建议书》,正在上报农业部争取项目资金扶持。

4.发展水产苗种产业。实施《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大力引导和扶持水产良种体系建设,打造全国热带水产苗种繁育及供应基地。已完成14家水产原、良种场保种引种项目验收工作并拨付项目资金。正在跟踪国家水产种业繁育基地项目进展,争取项目能够进一步推进。

5.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作。做好水产养殖病害测报,在全省14个市(县)建立并完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点80个,对养殖病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报。发布12期病害测报信息和预报信息简报,为养殖户及时提供相关信息,指导养殖渔民做好病害防治工作。完善水产养殖数据库。自去年我厅开发水产养殖信息管理系统以来,保亭县、临高县、文昌市、琼海市、儋州市、万宁市、五指山市等市县已在系统陆续录入本地区水产养殖场和苗种场信息,现全省已录入水产养殖场3922家和水产苗种场110家,其它各市县水产养殖场和苗种场信息在整理和核对当中。

6.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。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(监管平台)建设,完成海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(监管平台)建设项目(一期),已建成1个省级控制中心、19个市县区分中心,并完成10个养殖场的布点建设。指导市县完成“市县、乡镇、村”三级监管体系建设。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。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工作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稳定。2015年年,完成农业部监督抽查水产苗种40个,合格率100%,连续两年保持稳定。完成农业部产地抽样两次,共抽取样品120个,合格率100%,连续四年保持稳定。

二、存在问题

(一)生态环境压力增大。我省水产养殖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外延粗放式的增长,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了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,对沿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产养殖业的风险,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
(二)海洋渔业资源萎缩。从今年捕捞生产总体情况看,我省海洋渔业资源量减少。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后,各渔港上岸的渔获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,增长幅度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,与休渔期前的4月份相比也略低,说明近海渔业资源恢复较慢,资源继续向小型化、低值化方向转变,传统经济鱼类资源也逐渐衰退。

(三)出口竞争力日趋变弱。今年以来海南水产品出口减少,主要原因为劳动力、生产资料等成本要素增加,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影响,竞争优势日趋变弱,加之出口环节费用如码头费等又高于其他省份,效益下降显现。如海南罗非鱼由于缺少品牌优势、国际竞争力减弱后,新兴的印尼、非洲、中北美洲、泰国、越南等低成本产区的罗非鱼乘机抢占美国等市场,进而影响到海南的罗非鱼出口。

三、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

(一)提升海洋捕捞现代化水平。实施海洋渔船更新改造工程,逐步淘汰老、旧、小渔船和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强的作业类型渔船,建造大中型钢质、高效节能、现代化装备的捕捞渔船,使我省渔船向科技效益型、节能环保型、资源保护型转变;研究开发并鼓励渔民应用适合南海作业的网具和捕捞方式,有序开发外海渔业资源。重点是研究推广适合外海远海生产的捕捞作业方式,建设外海捕捞骨干船队,在外海打造海上加工平台、补给及安全保障基地,构建集生产、加工、运输、销售、补给、安全保障于一体的外海捕捞生产链条,实现外海常态化捕捞,有效利用南海渔业资源。

   (二)切实转变水产养殖生产方式,提高养殖效益。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。加大投入力度,提升水产养殖物质装备条件,重点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,大力发展深水网箱养殖,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底播养殖模式。扶持实施贝类、藻类等碳汇品种增养殖,促进碳汇渔业发展,推动水产养殖从粗放、低效、环境消耗型向集约、高效、环境友好型转变,由内湾向近海拓展。加大现代水产养殖业投入力度,支持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环保、进排水、供电、道路等公共设施,提升水产养殖现代化水平。扶持渔民和企业在外海海域及其岛礁冩湖探索发展深水网箱养殖,建设优良品种驯化、种苗繁育、科学试验渔业养殖基地。

(三)着力提升水产品加工物流产业。充分发挥海洋大省的区位和资源优势,鼓励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进出口贸易。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更新生产设备设施、研发新产品,开拓新市场。鼓励海陆加工并举,发展水产物流产业。支持发展现代化水产品交易市场,加大水产冷库、保鲜保活等体系建设,发展海上综合加工补给服务船和活鱼运输船、冷藏车。抓住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机遇,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渔业合作,在海南建设水产品来料加工基地,发展渔业来料加工产业。制定《海南省水产品物流加工产业及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》、《海南省水产品品牌战略规划》,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水产品牌,引导企业加强水产品品牌创建。大力发展“互联网+渔业”,鼓励利用互联网创新水产品营商模式,推动水产品生产营销链条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
(四) 大力发展热带水产苗种产业。实施《海南省热带水产苗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》,规范产业化向标准化、品牌化、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。重点打造水产苗种产业园区,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及省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、原良种场及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良种繁育基地,建设国家水产种业南繁基地。加强南海名优品种的研发和繁育工作,扶持新品种引入和推广。坚持质量为本方针,创建海南水产苗种优质品牌;鼓励推广使用良种良苗,提高养殖效益。严格水产苗种生产经营许可管理,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验检疫制度,加强行政执法监管,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,构建全省“育繁推”一体化的现代水产良种体系。

    (五)积极发展休闲渔业。制定《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指导意见》,明确我省休闲渔业支持政策,鼓励社会资本投向休闲渔业,带动渔民转产转业,繁荣渔村经济。加强渔区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社会保障制度,促进渔区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规划建设一批以渔港为依托、休闲渔业为主业的新型美丽渔村,盘活渔村经济,带动渔民转产专业和稳定增收。扶持企业、渔民对渔船、养殖基地、渔港、渔村进行改造和美化绿化,既开展休闲渔业经营活动,又改善渔民生产生活条件。积极开拓岛礁休闲渔业发展,重点在三沙有条件的岛礁发展集食宿餐饮、潜水观光、潜捕、海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高脚屋式休闲渔业,促进三沙美丽渔村建设,带动三沙渔民转产转业。

(六)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。完善全省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,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投入,形成覆盖全省的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;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, 实现水产品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、消费全程的信息追溯,实现全省水产品养殖从池塘到市场的正向跟踪和逆向追溯;建立健全监管制度,探索构建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,建立完善生产、收储、运输环节的监管机制。不断完善和增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建设,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。开展专项整治,加大执法检查力度,不断完善检打联动机制。